欢迎进入晓雯音乐!源自1989年的中国幼少儿音乐素质教育品牌

English/中文简体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006-1989
总部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500号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新闻 >
最早的乐器之一 ——骨笛
浏览: 发布日期:2021-08-24

 

 

 

 

 

 

晓雯音乐

XWYY

最早的乐器之一 ——骨笛

     骨笛是笛子的一种,也是最早的乐器。又称鹰笛或鹰骨笛,藏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边棱气鸣乐器,藏语称当惹。用鹫鹰翅骨制成,流行于西藏、青海、云南、四川、甘肃省等的藏族牧区。常用于独奏。是藏族青年喜爱的自娱性吹奏乐器,多在夏季放牧或田间劳动休息时吹奏自娱。经常吹奏的乐曲有《春播》、《上山》和《下山》等。

 

 

骨笛起源

从前有一个地方,那里山清水秀,勤劳的苗族人在那里居住。寨子里有一个年轻壮实的小伙子叫竹郎,以编竹筐为生,由于他每天都与竹子打交道,日久生情,他觉得翠绿的竹子是有灵性的,小伙子随手拿起一片竹叶就可以吹出甜美又悦耳的声音。久而久之,他的音乐声打动了一位叫笛妹的美丽姑娘,每当小伙子吹起竹叶时,姑娘都会跟着唱。有一天,调皮的姑娘指着一节节的竹子问小伙子“这个管子你能吹响吗?”聪明的小伙子想了一想,截下一段竹子,把中间钻空,又在上面挖了几个小孔,吹出的声音比竹叶更好听,还能吹出不同的调来。动听的音乐吹进了姑娘的心坎里,小伙子把它作为定情之物送给了姑娘。因为小伙子叫竹郎,笛妹姑娘动情的把这个定情之物叫做“竹笛”。

这也许就是最早的乐器,当然它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真的发现了距今有8000—9000年之久的笛子——“骨笛”!1986年--1987年在河南省(中国中部)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21支骨头制成的笛子,它们全部是用鹤类尺骨制成,大多钻有7个孔 。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乐器。这事实也证明了古老的中国音乐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骨笛历史

 

距今约8000年,不仅远远早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古墓出土的笛子,也比古埃及第一王朝时期陶制器皿状笛子和在化妆版上刻画的类似后世阿拉伯竹笛的笛子形象早。比古埃及出现的笛子要早2000年,被称为我国笛子的鼻祖。从约九千年前的河南贾湖遗址中出土的一批精致骨笛,近被专家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乐器。分属于贾湖早中晚三期的二十多支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骨笛,经专家研究已具备了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把中国七声音阶的历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专家研究发现,贾湖人已经有了音与音之间距离差别的基本概念,这些音程关系,经过了七八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音乐艺术实践,直至明代乐律学家朱载堉在计算和理论上加以科学化的总结,才使人们对十二平均律有了新的认识。贾湖遗址位于河南省中部,属早于仰韶文化的裴李岗文化,古代贾湖先民曾在此居住了千年之久。张居中等人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七年,共在此进行了六次科学发掘,出土了大量珍贵器物。

 

 

 

骨笛的制法

骨笛管身多用鹫鹰的翅膀骨制作,也有用仙鹤的腿骨制作的。骨笛规格不一,长短、粗细各不相同,通常比竹笛短而细,一般翅骨笛管长25厘米左右,鹤腿笛管长29厘米左右,管径2厘米左右。管身上口密封,只留一窄缝作为吹孔,管端的背面斜开一发音孔,管身正面下部开有六个按音孔(或开成前五后一)。

 

骨笛的演奏方式

演奏时,左手中指按上孔.右手食指和中指按下两孔。管身竖置并稍微向左或右倾斜,嘴含上口,用舌尖堵住管口一半,吹气冲击管壁,使管中空气柱振动,并通过手指按孔而发音,兼用平吹和超吹,音域dl—e2,可达九度。音色高亢明亮,与口哨声维妙维肖。传统的鹰笛都成双成对.塔吉克族人民常用一只鹰的一对翅膀骨,做成两支左右相衬,大小和开孔完全一致的一对鹰笛,吹奏起来,音调也完全相同,好像一对孪生娃娃,颇富民族风采。

由于鹰笛所用鹰骨的不同,在音响上也有区别:用鹫鹰骨做的鹰笛,骨质坚硬,骨纹细密,表面光润,骨管较长而粗,音调偏低.音色浓厚;用老鹰骨做的鹰笛,骨质不如鹫鹰骨,骨管较短而细雨,音调偏高,音色明亮。鹰笛可以独奏、合奏或为歌舞伴奏。民间的鹰笛乐队,通常由四人组成,两男子吹鹰笛,两女子用手鼓伴奏,鹰笛多轮番吹奏上下乐句.有时两人也同时吹奏.一人奏主旋律,另一人加花装饰。

骨笛科普

骨笛演奏片段欣赏

END

图文 | 国际部

编辑 | 品宣部

(视频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