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晓雯音乐!源自1989年的中国幼少儿音乐素质教育品牌

English/中文简体

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
400-006-1989
总部地址:上海市凯旋路3500号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校园新闻 >
路漫漫其修远兮--朱智铭妈妈陪读心得
浏览: 发布日期:2019-11-18

      还有3个月的学习,女儿就要结束基础班的学习了。两年前的暑假,我和她一起走进了晓雯的大门,开始踏上了电子琴启蒙之途。虽然学琴的辛苦也早有思想准备,但2年多的钢琴练习下来,作为陪练的我深深的感悟到这其中的艰辛。在和其他琴童家长的交流中,我看到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羡慕、嫉妒、恨”几个阶段:还没接触电子琴前,羡慕他人娴熟的演奏技能、动听悦耳的琴声,“我要学琴”的愿望被充分激发;而当自己真正开始学琴时,每天的练习势必要牺牲一部分玩乐的时间,又开始嫉妒不学琴孩子自由的玩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孩子对电子琴可谓又爱又恨。主要问题出在哪里?通过平时与女儿的交流和我观察,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年龄特点:一般孩子5~6岁开始学琴,而这个阶段的孩子,爱玩是他们的天性,当一开始的新鲜感渐渐褪去后,孩子自然对枯燥的黑键、白键缺乏了兴趣,再动听悦耳的琴声也取代不了自由自在的玩耍。


      成人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大部分中国家长的美好愿望,既然选择了学琴,希望孩子早出成果,学得快、学得好,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与体会。
    方式方法:练习方法单一,每天周而复始的做同样一件事情,自然也会抹杀孩子的兴趣。

 

      练琴习惯:练琴时间不固定、练琴过程中无关因素的干扰、练琴时间断断续续等。学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是坚持不下来的,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因此琴童家长的责任重大,除了按时督促孩子练琴,还要尽可能调动他们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让学琴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而不是令人索然无味的苦差事。
      事实上,孩子学琴不只是学会一门乐器,还是一个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培养的过程。如今,学琴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家长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可以说,如若没有家长的参与,孩子的学习任务难以完成,更不可能成功。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1)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
      孩子处在儿童阶段,自觉性是靠不住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有限。在从师学艺之初,仅凭老师几十分钟的传授,并不能完全理解老师提出的要求,更难以抓住学习的重点,有的甚至记不住回去应该完成的作业。这就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积极参与到老师给孩子的授课当中。孩子学琴越早,家长就应越多地介入,和孩子一同听课并且记下每一个要点,以便帮助孩子理解、掌握老师的授课内容。
      有的家长因各种原因,找亲朋好友替自己接送孩子学琴,这是不可取的。如果家长想省心、不出力,孩子就不可能学好钢琴。还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不懂音乐,既不会弹又不会唱,因此不愿陪孩子学琴,课堂上全靠孩子自己,这种想法也不对。不会不要紧,可以和孩子一起学。试想,给四五岁孩子讲的内容,作为成人能听不懂吗?成人学艺会有一定困难,但优势也很明显,理解力、感悟力相对较强。虽然不会弹琴,不能做示范,但听了老师的课,能够指导孩子,引导孩子根据老师的要求去做,比如提示孩子:手指抬高了吗?分句对吗?休止符忘了吗?速度均匀吗?等等。从女儿学琴至今我一直坚持每节课都陪女儿上课,在女儿学琴前我连五线谱都不认识更别说其它,老师上课时在边上旁听,认真笔记,回家陪女儿练琴,根据老师要求纠正她的错误。随着曲目难度的增加,我已看不懂了,现在女儿已经可以自己上课回家自己练习了。
(2)良好的习惯保证学琴的质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人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琴的过程中,孩子越小,习惯越为重要。在学琴之初,我就和女儿说过:“学琴是你自己的选择,既然你选择了就不能半途而废。”女儿表现不错,学琴进步也很快,除了生病或节假日不在家,除此之外每天都能坚持练琴,每天20-40分钟,假期会更长,基本上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毕竟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女儿到了练琴时间,看到窗外别的小朋友在玩,我提醒她该练琴时,看着女儿眼中那羡慕的眼光,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这时我就会告诉女儿和自己,喜欢是唯一坚持的理由。练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没有持之以恒的决心,是坚持不下来的。几乎每一个学琴的孩子都有一定的思想负担。“减负”的最好办法就是家长要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每个孩子的音乐天赋是不同的,家长千万不要强求进度,更不要与别人家的孩子攀比,否则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信心。
(3)扩大视野,敢于展示自我
      孩子学琴不是为了孤芳自赏,而是为了表现、沟通和创造。教育理论认为,对于少儿来说,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就越大。因此,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与外界交流、表现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演出、比赛等活动,既让孩子展现自己,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特长,又能让孩子吸取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增强信心与兴趣。毕竟,我们让孩子学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成名成就,而是为了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表达美、创造美,在勇于表现自我中赢得豁达开朗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回首学琴路,是与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在扮演陪练的角色中,不要对孩子抱有急躁的心态,这样只会让你看着漫漫征途逐渐心灰意冷。其实,每天不管效率如何,总是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每天进步一点点”,在悲观者看来,只有那么“一点点”;而乐观者就看到“每天进步一点点”背后巨大的精神动力,这会源源不断地为孩子的学琴之路添薪加柴。